影视飓风TIM:从“问题少年”到内容巨头,探索媒体商业化与科技极限
最近一期《罗永浩的十字路口》对影像创作者、影视飓风创始人T(Tim)进行了深入访谈,T分享了其从童年经历、意外踏入影像行业,到建立一个拥有近160人团队的内容公司的心路历程,并探讨了当前媒体环境的挑战与未来方向。
一、 早年经历与成长期: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的童年
T的成长环境并非江湖传闻中的“富家子弟”,他成长在一个相对标准的公阶层家庭。他的父亲是一位天才级人物,曾考上清华大学,GMAT分数很高(2300多分),但因连寄信的钱都没有,未能留学哈佛。后来,他的父母忙于工作,母亲是医药销售,收入一度高于父亲。由于父母非常忙碌,T从小被送往全托幼儿园,一周才能见到父母一次。
童年经历塑造了T的独立人格,让他产生了“自己也能过好”的概念。但在小学二年级时,他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创伤:他通过洗碗(一次五毛钱)攒够了五块钱买了一个模型飞机,却被长辈误认为是偷来的,老板也作证他偷窃。虽然外婆最终付了钱,但家人并未澄清或道歉。这次事件让T在很小的年纪就形成了“原来努力不一定会有好的回报,甚至没有人会出来帮我说句话”的观念。
虽然他的家境后来有所好转,但父母一直坚持“穷养”的观念,对他隐藏了家庭的真实财富情况,直到他上大学时才带他去看新房,让他感觉像小说里的“突然发现自己是豪门子弟”。
二、 影像之路的偶然与必然
T的学业之路并不顺畅。初中时,他发现现实世界“好无聊”,沉迷于游戏,成绩一路下滑,甚至一整年基本没上学,中考成绩“烂到没法接受”。他的父母因此决定让他出国,并声称为此卖了一套房来供他读书(尽管T至今不确定家中实际的房产数量)。
他初中毕业后就去了英国,进入了一个语言环境完全为英文的学校。由于不会说英文,第一年他经历了孤立、霸凌(被扇耳光)等折磨。
他的转折点出现在高中一年级。他因被学校认为“会玩电脑”,被指派拍摄毕业典礼视频。这段视频让所有观众感动落泪,这是T在现实世界中第一次获得真正的认可和正向反馈。那一刻,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最想做的事,影像之路由此开启。
在影像创作初期,他的父母给予了器材上的支持,但坚持不给他现金。最贵的一台Red摄影机,是T毕业时向父母借了16万元购买的,并在半年内还清。
三、 创业与商业模式:站着挣钱的探索
T在2016年(20岁)在英国成立了公司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。影视飓风的团队目前规模在150至160人左右。
内容与商业的平衡: T认为在媒体行业,尤其是评测和数码媒体,很难“站着把钱挣了”。他指出,绝大多数以评测为主的博主,如果脱离厂商的商业合作,根本无法生存。影视飓风的评测内容不收钱,但会与厂商合作拍摄样片或进行产品体验,以赚取收入。
核心盈利模式与规模化: 影视飓风目前最赚钱且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为汽车、游戏和手机厂商拍摄高端样片。 T认为内容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规模效应。为了实现规模化盈利,他们选择了自有品牌电商这条路,主要销售服装(如冲锋衣)。T受到MrBeast(野兽先生)通过巧克力实现百亿人民币规模的启发,相信自有品牌可以解决获客难题,他们的投流获客能力比同行高15倍。
内容战略:四象限覆盖 影视飓风的运营策略是覆盖内容市场的“四象限”:
- 长视频专业内容:如影视飓风主号(科技评测、拍摄样片)。
- 长视频大众内容:如“一点点”账号(自然、人文、科学),其播放量甚至高于主号,选题包括48小时不睡觉或记录人体手术过程等。
- 短视频专业内容:专注于冲击奥斯卡短片奖的团队(“手术刀小队”),目标是2028年之前获奖,目前已投入千万级。
- 短视频消费内容:偏向体验和服务的短片账号。
四、 对媒体趋势、AI及未来的哲学思考
碎片化与信息密度: T对当前媒体环境感到困惑。他观察到,在追求眼球效应下,内容表达走向极端化(如标题党、提高视频响度、HDR广告)。他担心超短视频带来的“碎片化”和“即时兴奋”会使年轻一代的认知和头脑训练变得越来越浅薄。
他认为,未来的内容形态是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短视频片段拼接成长视频,确保全程“无尿点”。
AI的威胁与人类的优势: T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警惕态度,认为AI“打破了努力有回报的铁律”。他预测,两年内,AI将在影像制作方面(如剪辑、图形生成)实现全面替代。 面对AI的冲击,他认为人类“最安全”的优势在于独一无二的“人生经历”(Life Experience)。因为AI是基于训练数据而非多感官、情感体验构建的,独特的人生轨迹是无法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。
目标与终极梦想: T为公司设定了宏大的目标:
- 五年内:全球观众看到影视飓风内容的累计人次达到10亿。
- 2028年之前:争取拿到奥斯卡短片奖。
- 2028年左右:通过国产航天器实现太空旅行和拍摄,见证中国航天发展。
- 长远计划:购买一艘船进行全球航行,拍摄收集全世界的高清影像。
而他个人的人生终极梦想是:去火星,死在火星。他享受只为生存而思考的荒野状态,认为如果能在50多岁时为了有社会价值的事情“拼一把,死了也还挺值的”。
五、 人物性格与管理风格
T形容自己是内向性格(INTP),但在镜头前和社交场合能保持高能量状态。他将自己的成功部分归功于“大众情绪感知”的能力。
他对公司的底线要求是内容必须“讲究”(制作精良)和“幽默”,不能容忍破坏标准。他对员工薪资待遇很慷慨,并持续四年每年给所有员工发放最新的iPhone Pro Max,以此体现企业文化和凝聚力。
尽管事业成功,T坦言自己是“一个非常叛逆的人”,曾13岁离家出走去武汉。他现在因名气太大,极力避免公共场合,不出去吃饭,在机场也会躲在角落,以逃避被认出的困扰。
他曾为内容制作进行各种极限尝试,包括与抹香鲸游泳,以及被特警用十万伏特的电击枪击中(四秒钟感觉像灵魂被恶魔扼住,但很庆幸没有失禁)。不过,他表示未来的冒险计划(如拍摄大白鲨、蛇岛求生)都会确保在安全可控、有专家陪同的情况下进行。他目前对在雪地求生这个挑战表现出兴趣,并表示如果能结合公益或其他有意义的目的,他愿意尝试。